草田轮作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作农业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 曹利民  日期:2010-11-01 来源 :兰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草田轮作 循环农业模式 
描述:甘肃省天水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与西秦岭山地交接地带,人多地少,山多川少,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的不利境地。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草田轮作能够改良土壤,实现用地养地,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使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给畜牧业提供优良饲料,缓解草畜矛盾,是农牧结合的纽带,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本研究在天水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对草田轮作在旱作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分析,调研了该区草田轮作推广的模式和分布区域,获得如下主要论点: (1)对甘肃省天水市旱作农业区生产条件和现状分析,草田轮作是适合该区农业生产条件的一种科学耕作制度,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措施。 (2)草田轮作在天水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的推广原则应坚持因地制宜的,避害就利地、妥善安排和紧密配合其他措施的原则。 (3)提出了适合天水市情的以恢复地力为主、水土保持为主和草畜结合为主的三种草田轮作模式及其适宜分布区域。 (4)依据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建议建立“草田轮作+畜牧养殖+可再生能源+高效农业”的生态能源型良性循环体系,通过技术整合与集成,构建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农牧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金昌市金川区春小麦复种娃娃菜栽培技术
作者: 强小梅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娃娃菜 栽培技术 复种 小麦 
描述:
白银地区豌豆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张连明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栽培技术 玉米 豌豆 高产 套种 
描述:
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张莉芳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栽培技术 玉米 大蒜 
描述:
汉代的牛耕
作者: 张振新    日期:2016-12-05 来源 :文物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西汉末年 铁犁 壁画墓 牛耕 搜粟都尉 农业生产 西汉中期 铁制农具 汉画 兴修水利 
描述:
西周井田制新探
作者: 张勋  日期:2007-05-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宗族公社 西周土地宗族说 井田制 
描述:井田制问题由来已久,自孟子起已两千余载,至今仍是扑朔迷离,列代大圣高贤都有宝贵箴言,研究成果粲然丰硕。但前人提及井田制,多有否认井田制者,认为井田多是孟子基于现实的理想化制度。因为关于井田制度的历史记载多有冲突,如《孟子》与《周礼》记载不符,且即使是《周礼》本身记载也是自相矛盾,后世的记载更是与这两者颇有不同,实为貌合实离,故人多非之。西周土地是“田里不鬻”的,这就使得井田的公私田一说尤为可疑。而《诗经》多处记载农业为集体劳作,加之其生产水平有限,实现个体家庭生产似乎是微乎其微,而我们知道井田的存在必须是个体家庭生产为基础的。 本文即从此出发,试论述井田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特征,明确本文的观点:西周井田制确是历史的实存。我们仔细对比发现两汉以前的井田制记述分为两大类系统,一类为《孟子》系,一类为《周礼》系,前者就是持八家共井说,存在私田和公田的差异,后者则是分两种情况:《小司徒》指得是赋役单位,《遂人》记得却是行政体系组织。到了汉代,这两大系统融合了,《汉书.食货志》,何休《公羊解诂》都能体现出来;到郑玄以《孟子》注《周礼.考工记》,赵岐以《周礼.小司徒》注《孟子》,这两大系统则完全混杂在一起,赋役编制混合,这当与汉代经学的今古文合流有很大关系。 本文的主旨在于以宗族土地制度为工具,大胆地尝试性阐述井田制存在的合理性,即是说通过对宗族土地本身特性的分析讨论,进而试探索在这种特性下的土地制度及其公社既有特点,这些特点如能与井田制特点相吻合,即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我们首先释义宗族含义,阐述宗族土地两重性,西周王室土地所有制在一家一姓的统治者集团内部的共财制,对统治者一家的私有,论证土地王有制,在法律上的王族集体所有制,经济上的多层宗族所有制表现出来的公私田的两重性的概念。在对宗族公社的论述中,首先释疑宗族公社这一概念,然后论述公社存在形态,释解宗族公社,作为原始公社制的遗留,分析在公私田上的劳作及赋税什一问题,我们重点论述土地定期打乱重分的概念,对宗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的异同简单比较,说明周属和隶属公社的存在。接着论证了井田制下的个体家庭个体生产的可能性,论述了个体家庭实际耕占土地数,继而论述西周农业生产工具,证明个体生产的能力足以脱离集体生产的桎梏。这样,一切又回归到本文观点,井田制确实是历史的实存。尾声中,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一再出现井田制的“复活”事件一一回顾,从侧面折射出井田制的存在;同时就井田与宗族的内在关系,笔者也尝试性的进行了一个探讨。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的节水保肥效应研究
作者: 张凤云  日期:2005-05-28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绿洲灌区 土壤微生物量 留茬免耕 水分动态 土壤生态特性 保护性耕作 
描述: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荒漠化是制约河西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很好的节水和减少风蚀、水蚀的耕作措旌。为探讨河西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可能性,必须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灌漠土耕层土壤养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生物特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传统耕作为对照,设计20cm和40cm两种秸秆留茬高度,压倒和立茬两种秸秆保留方式,6750kg/hm~2和3750kg/hm~2两种覆盖量,通过在河谣绿洲灌区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该区表层土壤生态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保护性耕作提高了WUE,具有较高的增产效应 保护性耕作处理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效应。不管是产量还是WUE,20cm留茬压倒处理(NPS20)均较其它处理高,在所有处理中节水增产效果最好。NPS20、NPS40、NS40处理相对于CT分别增产53.08%、46.59%和40.81%,其它保护性耕作处理NS20、NSB40、NSB20相对于CT分别增产19.93%、17.33%、4.34%。NPS20、NS40、NPS40、NS20、NSB40、NSB20的WUE分别较传统耕作提高558.02%、43.40%、47.27%、23.78%、20.69%、8.56%。 2.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节水效应 1)留茬和秸秆覆盖的抑蒸保墒效果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早期的耕作层,并且随留茬量和覆盖秸秆量的增加其保水效果更明显;在相同留茬高度下,以地表较为粗糙的立茬处理保水性能强于秸秆压倒处理。如,在苗期各处理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依次为:NSB20(15.89%)>NSB40(14.03%)>NS40(12.04%)>NPS40(11.19%)>NS20(10.46%)>NPS20(10.18%)>CT(9.93%)。 2)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冬季水分的蒸发散失。NPS20,NS40,NPS40,NS20,NSB20,NSB40相对CT冬季休闲期土壤水分损失量分别减少55.38%、40.02%、48.06%、51.43%、39.34%、46.22%。 3)免耕覆盖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夏秋休闲期土壤贮水量,较大的秸秆覆盖量可以减少夏秋休闲期土壤水分的散失,有利于土壤水分保蓄。2004年秋季休闲期土壤贮水量以覆盖量最大的处理NSB20和NSB40为最大(贮水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分别增加27.58 mm和26.44 mm)。 4)无论免耕或传统耕法,农田土壤水分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播种前、收获后和冬灌前的三个时期,各层次土壤含水量有如下的趋势:播种前土壤含水量远大于收获后和冬灌前,而后两者之间则差别不大,但冬灌前略大于收获后。 5)保护性耕作的节水效果明显,在一年内,保护性耕作灌水量较当地习惯耕作减少28.26%,冬灌节水1950 m~3/hm~2,在小麦全生育期内较习惯耕作节水800 m~3/hm~2。 3.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1)留茬覆盖免耕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C的活性,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活性营养库。留茬覆盖免耕之后,相对于传统耕作,休闲期、播种期和收获后保护性耕作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C平均含量分别增加55.67%、22.67%和13.14%。但不同时期、不同耕作和秸秆处理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C(SMB-C)的含量有较大的变化。
试论我国古代耕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 孙声如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农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农业耕作技术 牛耕 百亩 农业起源 特定概念 农业生产 稻麦两熟 多熟制 农业科学 多熟种植 
描述:
陇东一熟制地区糯玉米复种高原夏菜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作者: 周广业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开发与装备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陇东 糯玉米 复种 高原夏菜 一年两熟 
描述: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与绿肥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 卢秉林  包兴国  张久东  胡志桥  杨新强  曹卫东  杨文玉  李全福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土壤与肥料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玉米 带幅 河西绿洲灌区 绿肥 
描述:
< 1 2 3 4 5
Rss订阅